经期推迟即月经推迟,又称“月经稀发”、“月经错后”、“月经过期”等,是月经失调的一种常见类型。女性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提前或延后7天左右仍属正常范围,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是如果超出7天后还没有来月经,即为月经推迟。影响到女性中枢神经-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以及子宫的各种因素,均可能导致经期推迟。可发生在有排卵性的月经周期内,也可发生于无排卵性的月经周期中。育龄妇女发现经期推迟10天以上,应首先排除妊娠。
1.怀孕在月经延迟10天后,可就诊做尿妊娠试验,若为阳性很有可能怀孕,怀孕也会有其他一些症状,如畏寒、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
2.药物服用含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紧急避孕药等,可致黄体期延长,可造成经期推迟。新一代胃动力药也可能引起经期推迟。
3.手术引起如宫腔手术引起宫腔或宫颈粘连而致经血无法排出,从而使月经推迟。
4.内分泌失调肥胖、过度节食、起居无常、卵巢功能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都可引起女性内分泌失调,发生经期推迟。
5.慢性疾病慢性肝炎、肺结核、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的贫血、缺乏维生素E等,往往会引发经期推迟。
6.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压力大、环境改变等心理因素等,都可以引起月经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