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虎门销烟和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两个要素联系在一起,我们想到历史人物是

8 查阅

把“虎门销烟”和“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两个要素联系在一起,我们想到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李鸿章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原因是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他萌生出“师敌长技以制敌“的思想 ,他提出为了改变军事技术的落后状态应该制炮造船的意见;他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参考消息”;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较为系统的介绍世界各国的情况。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适应当时对敌斗争和对外交涉的需要,着人迅速编译了《国际法》,这在中国国际法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标志着西方国际法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标志着近代国际法开始在我国应用于对外交涉,标志着中国近代国际法学史的开端。从理论上说,林则徐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的先行者、中国国际法学的开山者。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在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方面带了头,成为中国近代传播西方文化,促进西学东渐的带头人。我们从中国国际法学史角度看,他在鸦片战争中,不仅是维护国际法原则的中流砥柱,而且也是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中国近代国际法学的开山者。扩展资料:林则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至其父已衰败,家无一尺之地,半亩之田。林父因家境贫寒,中途放下举业,做了私塾先生,半饥半寒,将就度日。林则徐出生后,林父寄厚望于他,历尽艰辛,发誓要将儿子培养成人。林则徐刚满四岁,林父就开始实施启蒙教育,每一天上私塾课,便带上儿子入塾识字读书。尽管父亲望子成龙心切,但却十分注意施教方法,从不压抑孩子的天性,总是让儿子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淘气,林父从不打骂,在授完课后,让孩子放任地玩耍一阵。1840年,时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这一抵抗英国鸦片入侵的壮举,赢得了国人的一片赞誉,却触犯了清廷主和派的利益。后来,1842年,道光皇帝在内外压力之下,将林则徐撤职查办,贬到新疆伊犁戌边。1845年10月,道光皇帝在一些大臣的劝谏下,下旨将已经戌边3年的林则徐召回。让他待在甘州,协助陕甘总督布彦泰督署甘肃军务。1850年,咸丰皇帝即位后,将林则徐官复原职,让滞留在甘肃的林则徐担任云贵总督。林则徐戌边新疆和滞留甘肃8年,其三子汝南和次子聪彝,一直随侍左右。现在,林则徐要当总督去了,考虑到手下已经有随侍人员,林则徐打发两个儿子回福建老家。布彦泰念林则徐在西北多年,少有积蓄,便以林则徐数年督署甘肃军务的名义追加发放了一部分饷银,让汝南弟兄带回家去。当时,甘肃赈灾任务较重,林则徐留下这部分银钱,只让汝南弟兄带着少许盘缠回去.布彦泰知道后,摇头叹息,他问林则徐:“这是你应得的,你为什么不让他们弟兄带走呢?”林则徐笑着说:“我的饷银已经领取,追加就不必了。再说,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是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除了父母的原因,师长和亲朋对林则徐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林则徐13岁就读于鳌峰书院时,主持书院的郑光策,是位进士出身的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不仅教学生读书,更育他们为人。一向要求学生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立定振兴国家的志向,学要致用。林则徐受他的影响长达6年,这6年是他由少年步入青年、身心发育成长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抱着济世之志、博览群书,除了精心攻读科举考试规定的儒家经典外,对于历史、哲学、文学,乃至佛经、医书、碑帖等等,也都有广泛的涉猎。林则徐特别敬佩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文章。称赞其“言必己出”。他崇拜古之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也欣赏如郑光策这样的生活在自己身边的有气节的知识分子。郑光策年轻时曾参加由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时在杭州召集诸生举行的一次会试。时监考官是权臣和砷,他故意坐在乾隆皇帝御座下的脚几上收取试卷。这样一来,每个考生交卷时便必须屈膝呈上,以此侮辱读书人。郑光策对此十分气愤,不惧天威难测,怒目侧视,当即拂袖退出。还有父亲的挚友、“真率会”的中坚林雨化。为人耿直敢言,不畏权势,曾因揭发福建按察使钱士椿的贪污劣迹,被捕下狱,受到残酷的迫害,最后被判处充军新疆。途中时而被关进木笼,时而被闭置在船舱底下,但他历尽艰辛,不改初衷,获释回乡后,依然疾恶如仇,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保持了仗义执言的锐气。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林则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