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B、资本输出的要求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商品输出的要求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洋务运动。(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3)三个历程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分)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抓住关键词“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是对比的基点,结合材料内容即可找出答案: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则认为,外国侵略还是小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者才是大祸;依据所学可知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代表了地主阶级的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材料二中国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杰出代表。(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该问题可以转换成新文化运动比洋务运动及地主阶级自强派的进步性体现在何处,即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则认为“民权学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却提出了要触动封建统治根本,只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依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产生了否定一切古代传统文化的片面认识。(3)材料四中“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分别是指:地主阶级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思想近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