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在1946年3月5日的演说中指出:“在全部历史中,没有一次战争比前不久使地球上这么多地区沦为废墟的这次大战更容易被及时地加以制止,它本来可以不发一枪就被制止住。”他认为,只是由于“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才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对丘吉尔上述言论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这次大战”指第二次世界大战
B.“不明智”指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恶人”指德国法西斯
D.“这次大战”以三国同盟的战败而告终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首相,他的一生中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追捧他的人就已经遍布全世界,连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瑞典文学院也对他表现出特殊的兴趣。 丘吉尔在瑞典人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崇拜者不在少数。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有几个瑞典人推荐他为诺贝 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二战结束后几年,他一再被提名,推荐他的几乎全都是瑞典的作家和历史学家。这些人当中有几位是学院的院士,他们认为,在20世纪中叶,丘吉尔的名字比任何人都要响亮。尽管如此,受诺贝尔评选委员会之托,撰写研究报告的学院院士还是用“细密的筛子”把丘吉尔筛掉了。 1946年,第一篇研究丘吉尔作品的报告,由年高德劭的学院前常任秘书霍尔斯陶穆执笔。这份报告认为,丘吉尔写的《萨伏罗拉》一书毫无文学价值可言,那只不过是一本很薄的冒险小说,是丘吉尔年轻时代在印度时,因为无仗可打,靠写作来打发时间的产物。此外,在霍尔斯陶穆眼中,想评断丘吉尔在史学方面的成就只能根据那部关于他伟大祖先———打败法王路易十四的马波罗的传记,但这只是为祖先歌功颂德,登上文学最高殿堂似乎有点不合适。 丘吉尔还有一部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作《世界危机》,也极受舆论推崇,然而霍尔斯陶穆并不认为它是一部历史作品,更不能算是文学作品。他指出,以历史学家身份参加竞选而被认为够资格获奖的只有西奥多·蒙森一个人。接着,他在报告书中还引用学院里专攻历史的同仁的看法,认为颁发诺贝尔这样一项大奖,仅仅根据马波罗的传记是不合理的。 1948年,瑞典文学院的安伦教授在他撰写的第二份报告中,反驳了霍尔斯陶穆的观点。 安伦强调,丘吉尔写的《世界危机》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他指出,关于那次战争的历史著作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没有一部像它那样,深刻触及那个时代真正的内涵。要得出这样的印象,需要出类拔萃的艺术天分。在安伦眼中,丘吉尔是描述历史的一个无与伦比的“画家”。不过,他在结论中说,单靠丘吉尔的历史著作还不足以证明他具备获奖资格。如果用他在演讲方面的成就来强化他的文学地位,丘吉尔则无疑是够资格获奖的——就演讲方面的成就而言,在20世纪没有谁能够超过丘吉尔。“没有人比他更清楚如何以口才激起如此巨大的反响,或者感动如此多的人。”安伦评论说,“这样的话,丘吉尔够资格获奖,主要还是靠着他的演讲;然而他的演说艺术和他的作品是息息相关的。” 虽然这份报告对丘吉尔极为有利,可是文学院又拖了5年,才对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呼吁让步。 丘吉尔获奖打破两项惯例 在选择诺贝尔奖得主时,瑞典文学院有时会作出令人吃惊的决定。大家都认为,瑞典文学院一直严守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不颁奖给任何在角逐诺贝尔奖期间在其本国政府里担任职务的作家。丘吉尔已于1951年再度出任英国首相。这次,由于学院里几个重量级人物的坚持,以及舆论的呼吁,瑞典文学院终于决定不考虑这个禁忌。丘吉尔在1945年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他被提名和平奖大致也是这个时候。那几年他刚在大选中被工党击败。那期间他的身份仅是一名国会议员、在野党领袖,以及一名不折不扣的职业作家。此时瑞典文学院实际上有充裕的时间从容不迫地颁奖给他。丘吉尔在下野6年中,专心致志地撰写六卷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权威性记录与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其最后一卷于1953年问世。或许瑞典文学院决定要等这本回忆录完全告一段落才肯颁奖给他。果然,在颁奖典礼上,委员会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列为获奖作品。 195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角逐并不很激烈。瑞典笔会在会长威廉亲王的领导下,曾于数年前推荐过几位作家,而且都大获全胜。不过,这次他推荐一位英国作家———福斯特却没有中标。在其余的25名竞选者当中,包括美国的海明威、冰岛的拉克斯内斯以及西班牙的希梅内斯;这3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陆续获奖。这些人对丘吉尔并未造成太大的威胁。10月15日,瑞典文学院终于投票将奖金颁给丘吉尔,理由是:“由于他在描绘历史与传记方面之造诣和他那捍卫人的崇高价值的杰出演讲。” 瑞典文学院也一向遵守一项规定:在开票之前严守秘密。可是,由于这位新得奖人身份特殊,所以学院在开票前,通过外交渠道,询问丘吉尔本人是否愿意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这位首相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当瑞典驻伦敦大使哈格洛夫前往唐宁街10号,向丘吉尔证实学院的决议时,丘吉尔说,他十分珍视这项用以表扬他文学作品的“如此大的奖赏”。他将前往斯德哥尔摩,亲自向诺贝尔委员会道谢,向瑞典文学院致敬,并去欣赏该市的美景。 妻子和女儿代领大奖 遗憾的是,丘吉尔没能亲自去领奖。12月10日,也就是诺贝尔奖颁奖日,所有的瑞典人和外宾都大失所望:这位政治家那时刚好在百慕大参加一次国际高峰会议,无法分身。会中讨论斯大林去世以及欧洲共同防御的问题。克丽孟汀·丘吉尔夫人和她最小的女儿玛丽代表丘吉尔前往参加典礼。 在典礼上,宣读颁奖词的瑞典学会会员席瓦兹不乏溢美之词。他说:“大政治家和大战士难得也是大作家。我们想起恺撒、马库斯甚至拿破仑。……丘吉尔的政治和文学成就太大了,我们忍不住要将他刻画成拥有西塞罗文才的恺撒大帝。以前从来没有一个历史领袖人物两样兼备又这么杰出,跟我们如此接近。” 瑞典文学院给他的获奖评语同样用了大量动人的词汇:“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艺术,以及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瑞典文学院还在颁奖词中说:“丘吉尔成熟的演说,目的敏捷准确,内容壮观动人。犹如一股铸造历史环节的力。……丘吉尔在自由和人性尊严的关键时刻的滔滔不绝的演说,却另有一番动人心魄的魔力。也许他自己正是以这伟大的演说,建立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瑞典文学院院士利列斯特兰德在颁奖仪式上对前来领奖的丘吉尔夫人所说的话也让这个家庭很爱听:“在黑暗的年代里,他的言语以及与之相应的行动,唤起了世界各地千百万人们心中的信念和希望。”该院士还借用丘吉尔著作中的一句话来描述丘吉尔本人:“在人类冲突的领域里,以前还从未发生过这样的事:如此众多的人都应该深深地感激一个人。” 在每年仅有一名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丘吉尔被认为占有特殊的地位,瑞典文学院院士齐凡尔茨的颁奖词几乎带了点谄媚的味道:“一项文学奖本来意在把荣誉给予作者,而这一次却相反,是作者给了这项文学奖以荣誉。” 丘吉尔的夫人和女儿玛丽都成为瑞典国王的嘉宾。典礼后,丘吉尔夫人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宴会上朗读丈夫的答谢词。赴宴的有1000多人,大家都在仔细聆听。丘吉尔写的演讲词再一次表现了他的特殊才华。他说:“诺贝尔文学奖在我心目中是意外的殊荣,很遗憾我职责在身,不能亲自来斯德哥尔摩,从你们敬爱的国王陛下手中领奖。你们容许我将此任务托付给吾妻,我感激不尽。我有幸列名的案卷代表20世纪世界文学的种种杰出成就。瑞典学会的判断是整个文明世界公认为无私、可信又诚恳的。诸位决定将我收录在内,我引以为荣,也承认有点害怕。但愿你们没有错。我觉得你我双方都冒着相当的危险,我觉得自己不配得奖。不过诸位若不担心,我也不再存疑。” 丘吉尔夫人一读完,全场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