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生活中不会出现的是

8 查阅

北京人生活中不会出现的是
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群居生活
C.使用骨针
D.用火烧烤食物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北京人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以前。模样有点像猿,会用手劳动,已经演化为人。他们会制造使用打制的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北京人已会使用天然火,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由于生活环境恶劣,工具简陋,靠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的生活,这就是人类最早的社会。 北京人——我们的远古祖先 北京人的发现是中国考古学最先的取得的成果之一。对北京人的研究伴随着中国考古学的成长。考古学是上个世纪初,逐渐在我国展开的。北京人的发掘,使我国的考古学迅速赶上国际考古学的潮流。 北京人发现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的龙骨山。自宋代以来,当地的人们就把这里出土的哺乳动物的化石当做一味中药——“龙骨”看待。龙骨山的名字就开始流传下来。为什么当地会出土大量的“龙骨”呢?当时人们并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现在,我们知道许多重要的发现,其地名大多与“龙”有关。如北京人发现地点是龙骨山;湖北陨阳人出土的地点有龙骨洞;陨西人的出土地点叫白龙洞等。这是历史信息的一个重要传递。古人已经知道了有的地方有大量的化石,但他们不能对此进行科学的解释。因而想起了传说中的“龙”。其实,被古人称为“龙骨”的化石,往往是古代哺乳动物的化石,这些动物往往与远古人类生活在同一时期,甚至还是人们的猎物和食品呢。所以,有“龙骨”的地方往往有人类的遗址发现。这样看来称我们是“龙的传人”确也有几分道理。 20世纪20年代前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到这里进行地质研究,才在工人的指引下发现了这一古文化的宝库。1921年至1923年曾在这里发现了两枚猿人牙齿化石,1929年在这里发掘出猿人头盖骨化石,轰动了当时世界考古学界。到1936年共发现了5个头盖骨。北京人的名字传遍了全世界。考古学家命名“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猿人”或“北京人”。 在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中国历史的童年》中,描绘了北京人第一块头骨古出土的过程。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太阳已经落山,瑟瑟的寒风不断吹来,辛劳了一天的人们还在努力工作,他们准备结束当日的工作。这时,一个年轻人大声叫到:“这是什么?人头!”人头两字刚出口,许多人就围拢上来。因为当时世界上的考古学也没有发现几个完整的人类头盖骨。人们兴奋起来,许多人主张立即发掘,有人主张第二天再挖掘。主持发掘的裴文中教授几经思量,才决定当晚把它发掘出来。那是一个多么让人难忘的夜晚,大家在寒风中挑灯夜战,而不觉丝毫的劳累。每一个人都表现的小心翼翼。因为谁都知道这个发现是一个震惊世界的发现。在那时贫穷落后的旧中国,中国人到处都会受到歧视。连几千年的中国古文明,也有西方学者鼓吹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现在,北京人的头盖骨出土了,那些狂妄自大的西方学者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结论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着渴望。终于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出土了。 解放后,新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又继续进行发掘与研究。现在,我们知道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下颌骨、牙齿、肢骨碎片、胫骨等,分属于40多个不同年龄的个体。同时还有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的灰烬,其中兽骨化石除了犀牛、羚羊、斑鹿、牛、虎、豹、狼外,还有已经灭绝了的剑齿虎、肿骨鹿等。 考古学家对北京人遗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北京人的生活的情况。首先,考古学家极为认真的为我们复制了北京人的头部头像。让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远古祖先的模样。课本中有北京人头部的复原像。大家可以看到北京人前额扁平,颧骨突出,嘴巴突出,还带有许多猿的模样。其次,考古学家为我们描绘了北京人生活的场景。北京人会制造打制石器,包括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几类,主要用于采集和狩猎。 采集是北京人的重要的食物来源。在北京人之家周口店附近,有辽阔的平原和起伏的山岭,附近松柏参天,还有高大桦树、栎树和朴树。朴树生长着一种小球似的果实,吃起来有香味,大概是北京人的一种美味。北京人在果实累累的秋天,常常成群结队到山涧采集,到了冬季他们就用石器挖开冻土,寻觅植物的块根。 北京人还要进行狩猎的活动。从考古发现的大量动物化石和动物的烧骨,我们就能推测到狩猎在北京人生活中的地位。北京人能够比较顺利地获取鹿类,还能机智的利用群体的力量捕获大的野兽和飞禽。 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离开了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都无法生存。他们必须派人专心的保留着火种,用火来照明取暖、烧烤食物、抵御野兽,维持着种群的繁衍。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很快衰老,北京人的寿命很短,活到十几岁就死了。 今天,北京周口店已经建立了博物馆,专门整理收集研究北京人,北京人遗址也被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址。然而,在旧中国,被成为无价之宝的北京人头骨化石却不知下落了。虽然,那时有一些中国人知道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价值,知道它是我国考古学成长史上的里程碑。他们为保护我国的无价之宝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旧中国太落后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我们把它保存在美国人开办的协和医院里,但是抗战爆发后,美国人也不能保证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安全。在北京人头骨化石转移的过程中,北京人的头骨化石竟神秘的失踪了。有人说这批化石落到了美国人手里;也有人说这批化石落到了日本人手里,还有人说这批化石随着运输它的轮船都沉没在中国的海洋里了,还有人说这批化石被中国人历艰难险阻保存下来。不管怎样我们希望北京人的头骨化石能早日回到它的家园——周口店北京猿人博物馆中去。但愿这样的悲剧不会再有。但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但愿我们能够根据更多的考古材料了解我们更多的过去。 母系氏族和摩梭人的走婚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有一个神农氏勇尝百草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上古时期,人们并不知道那些植物是可以食用的,那些事物是有毒的。于是有许多人都中毒死了。有一位圣人神农氏,冒着生命危险,决心要尝遍身边所有的植物。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有几次都差点死掉了,一昏迷就是好多天,可是他终于发现了那些植物对人有益,那些植物是有毒的。后来,人们把神农氏尊为中国农业的始祖。这是中国农业起源的传说。那么,中国农业的起缘究竟如何呢? 要了解中国农业的起源,我们就不得不从母系氏族社会讲起。我国的农业是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萌芽、发展的。人类在经历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后,渐渐进入到新石器时代。这时人类开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锋利得多。因而大大便利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和利用。他们用火烧掉森林,用石斧砍掉树枝,开始农耕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刀耕火种。 人们最先是在长期对身边植物观察的基础上,认识了一些生物的习性。比如:这种植物上否能够食用,有无毒害;它的生长期如何。最终是通过人工的选择,把它培育成可以种植的农作物。比如半坡人培育出的粟,就是从北方常见的狗尾草的祖先培育而成的。河姆渡人培育的水稻也是有古代野生的水稻培育而成的。 古代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它是人类能够获得稳定事物来源的重要保证。粟与水稻的培育也是我国先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在考古学刚出现的时候,西方部分学者鼓吹欧洲文明中心论。声称中国古代的文明也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新中国的考古学者们用考古的发现,雄辩的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中粟和水稻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于是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在一定的地区长期活动。我们发现的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聚落就说明了这一点。定居的生活又促进了人们对农业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教材中提到的带把骨耜,钻孔安装把柄的石斧,就是人们农业技术,农业生产工具进步的标志。 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半坡氏族已经能够制造精美的彩陶。在制造陶器时,他们会使用陶轮,使陶器的表面光滑、细腻。他们在陶器的四周刻上精心制作的花纹。磨制石器、玉器的大量加工,也是手工业发展的见证。 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促进了原始畜牧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培育了狗、猪、牛、鸡等人工饲养的动物。动物从那时就是人类的朋友。他们见证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原始农业的出现还促进了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在母系氏族社会里,人们第一次过上了有真正组织的社会生活。人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一个个氏族公社。在氏族公社内部人们又有严密的组织与分工。母系氏族社会的一整套制度,其调节氏族成员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作用。在母系氏族里,因为妇女在社会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妇女的地位很高,在氏族的内部,是按妇女的辈分来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一个氏族公社实质上是一个老祖母的后代。 这是人们的婚姻关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生活在云南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纳西族),还保留着母系氏族婚姻的遗迹。我们叫它——走婚制。即男性离开自己的氏族,到女方的氏族生活。但他并没有成为女方氏族的成员,他还是自己氏族的成员,参与自己氏族的生产与分配。在这里,世系从女子计算,子女在母亲的氏族里,归母亲氏族或家族抚养。 母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的出现,社会生产发生着巨大的进步。但这时人们还不得不集体劳动,共同消费。共同劳动是母系氏族公社部落成员共同生活的前提条件。当时人们使用的简陋的磨制石器、骨器、木器工具,最好的武器也不过是弓箭,个人的力量太小,只有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和发展。而母系氏族的一系列进步却是人类农业文明的开端。看来,人类正是用集体的力量,艰难的发展着,最终走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