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说:“像孔子一样做教师,可以成为教师的美好信念”。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对教育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
B.编订《诗》《书》《春秋》等书作为教材
C.进行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D.按出身贵贱招收门徒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孔子是个好学生 提起孔子,我们都知道他老人家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教育方面来说,他首倡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把文化和知识传播到民间;他弟子众多,相传有三千余人,其中有七十二贤,可谓名师出高徒;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注重身教,善于启发,可为天下老师的榜样;他主张因材施教,提倡“有教无类”,有一套明确合理的教育思想,影响后世深远。正因为如此,孔子被奉为“万世师表”,一直享受着读书人的顶礼膜拜。 但我读《论语》和《史记》等一些史书中关于孔子的篇章,除了深深地觉得孔子是位伟大的老师、教育家外,也深深地觉得他还是一个可供天下读书人效法的好学生、伟大的学生,可为“万世生表”。 《尚书·仲虺之诰》说:“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只有喜学好问才能不断增广知识,增长见识。孔子就是一个以向别人学点知识为荣的人,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表现出了好学生的气质。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问琴于师襄。只要是自己不懂的事情,孔子都能热情地向别人请教。正是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孔子才能破疑广识,成为一个伟大的博物学家,被时人目为“善哉圣人”(《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的老师标准是宽泛的,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不管是什么人,只要在某一方面长于自己,都有资格做我的老师,这就是孔子的老师观。司马迁记录“孔子之所严事”的师承,“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应该说,这些人在综合学识上都不及孔子,不过有其所长罢了。孔子能就其所长虚心请教,勇于拜为老师,可谓真正达到了韩愈在其名文《师说》中所说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境界。由于这种宽泛的师道标准,在知识和道理上不择细流不让细土,孔子才终能如江海、泰山一样成其大、成其高。 更重要的是,孔子还主张学生应“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在真理面前,在是非面前,学生要敢于据理力争,不因对立面是自己的老师就以己为非、以师为是或打哈哈。这很容易让人想起西哲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孔子是非常反对乡愿、老好人、不讲是非的态度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主张彻底的“理来情无存”,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在道理上不受情感因素的干扰。这种观念无疑有助于学问的探讨、真理的发现和社会的进步。 综上来看,孔子真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学生。正是因为孔子做好了学生,是一个伟大的学生,他才能最终成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史海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