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是在

9 查阅

海南岛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是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我国南海从无名到有名,以及历代沿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我国今存上古典章文献类编的《尚书》中的《禹贡》篇最早出现“南海”之名,接着《诗·江汉》也出现“南海”之名,云:“于疆于理,至于南海”,但其确实情况不详,其范围同后世所讲的南海不一致。 到周秦时,南海的名字才近乎今的南海。据世人考据认定为周秦时代人所作的《山海经·海内南经》(卷五)记载:“郁水出湘陵南海”,郁水今广东西江,流入南海中。但这种认识尚不成为人们统一的认识,在秦始皇时,秦的上层人物尚不明确南海的方位,如秦始皇到今浙江绍兴祭大禹,他的臣下留下的记载是“祭大禹、望于南海”,句子中指的南海,实际是东海。到秦始皇23年(前214年), 秦统一岭南(也称陆梁地),在今广东地区设置南海郡。西汉后东海方位既别有定域,从此时起史书所称的南海才相当于今天的南海。 到东汉时,杨孚著《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多磁石”。作者依据南海潮汐大面积涨落的特点,第一次称南海为涨海,把南海诸岛泛称为崎头,把南海的暗礁、暗滩称为磁石。 至宋代,南海诸岛又有新的名称。《宋会要辑稿·占城国》则以“石塘”概称南海诸岛。至于对西沙群岛的名称较多: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称为“九乳螺洲”;宋濂主编的《元史·史弼传》称为“七洲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为“长沙”。 明清二代南海诸岛又有新的称谓。明代茅元仪《武备志》中,则以“石星石塘”指今中沙群岛,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中的南澳气是指东沙群岛,“石塘”指南沙群岛。清康熙时牛天宿等所撰的《琼州府志》引用古志云:“外汇大海,接乌里苏去浪之洲,南则占城,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北接雷州、徐闻县”,这是把南海诸岛概称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这些名称指的都是南海诸岛。到1935年才把南海诸岛中的南沙群岛称为“团沙群岛”,1947年和1983年才公布名称为“南沙群岛”。南沙群岛别名南威岛,或长沙群岛。以上是南海诸岛得名的概况。从世界史看,最早发现、经营和管辖南海诸岛的是古代中国人。这已构成法理上的有效占有。这在历史上的证据非常充分。今依朝代顺序略述之。 秦代(前221—前206)——据说,秦代我先民已发现南海诸岛,秦始皇在岭南置南海、桂林、象三郡,都濒近南海边缘,自然要对附近海域实行政治管理和防守。其次,中国边疆大学者王恒杰1992年在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上发现秦汉米字压印纹硬陶片。这表明上古时代中国人最早发现南沙群岛。当时南沙尚属无主土地,只有中国人“原始取得”。这具有重要的法理意义。 汉代——西汉(前206—公元250年)武帝在地处南海海域的海南岛置珠崖、儋耳二郡,更注意对南海的防守,而当时周围尚无今日南海边缘各国。据说西汉伏波将军马援在南征交趾过程中到过西沙群岛(据《海南省况大全》)。西汉时南海诸岛与我国大陆关系日渐密切。东汉(公元25—220年)人杨孚著《异物志》, 已把当时或以前中国人对南海及南海诸岛的认识做了原始性的地理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的记载,“涨海”是古代中国人对南海的泛称;“崎头”是古代中国人对岛礁、滩、沙洲的泛称。这也是中国人在公元一世纪以前发现南沙群岛的证据。 三国时(公元220—265年)——吴国人万震著《南州异物志》内,记载:“句椎去典遨游八百里,有江口,西南向,东北行,极大崎头,出多磁石”(《太平御览)》卷790)。 这是对经营南沙群岛的中国古代人对南沙群岛航行方位,距离和海况的记录,该书还记载:“玳瑁如龟、生南海……”先有实践,后有文字,这显然是古代中国人在南海经营(含捕捞)活动的记录。 东晋(317—420年)——中国著名高僧法显从印度返中国时,曾穿过整个南中国海。他撰写的《佛国记》内记载从印度、斯里兰卡到广州的航程,其中从爪哇取道南海只需50天。这表明中国人在东晋时已开辟了穿越南海的航路,并且航行。 南北朝(420—589年)——已有大陆人民在西沙群岛一带活动,证据是考古学工作者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和九礁等十一个岛屿和礁盘上发现南北朝(主要是南朝)的六耳罐,陶环及隋、唐、宋、元、明、清的陶瓷器(产地有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大约2000多件。(《海南省况大全》) 隋朝(581—618年)——中国人也在西沙群岛活动(证据见上)。还有隋炀帝曾派常骏、王君政等经南海诸岛海域达到赤土国。 唐朝(618—907年)——不但有中国人在西沙群岛活动,还有人在其他南海诸岛活动,证据:(1)见上;(2)南海诸岛发现唐朝瓷器;(3 )《旧唐书·地理志》载:“振州(今海南三亚)……南至大海……,东南至大海二十七里,西南至海千里”。其所指包括南海诸岛。这是我国从唐代起南海诸岛正式归入中国又一证据,从此确立主权,加快海洋开发。 宋朝(960—1279年)——宋以后,中国人先对南海进行命名, 如《宋会要》记载:“……数日,主占城界,十日过洋情,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礁多,舟覆翻者十七八。”这里石塘专指南沙群岛。此后史书往往用“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以及类似的称呼泛指或专指南海诸岛,这种命名是中国古代人对南海实施管辖而拥有南海的证据。此后随着航海实践的增多,中国人对南海命名的事更多。 宋朝周去非在岭南为官多年,晚年写一本《岭外代答》,书中具体指出南海中有“长沙石塘数万里”“历上下竺与交洋,乃至中国之境”(《岭外代答·交趾门》),这里的“交洋”即“交趾洋”,为现在北部湾。交趾洋与昆仑洋(今越南昆化岛附近海域)一线为中越海域分界线,这对确立南海诸岛主权属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据考证南宋端宗皇帝曾逃到西沙群岛。 元朝(孛儿只斤氏1206—1368)——元皇帝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派遣大将史弼领兵五千远征爪哇,据考证这支舰队是先经西沙一带海域,也可能包括今天的南沙发动进攻,虽未达目的,但这毕竟是中国古代人在征服南海上迈开了一大步。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曾奉元世祖之命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主持全国性的“四海测验”,曾到南海一个岛屿上观测它的纬度,并取得卓越成果。这在天文测量史上和南海开发史上均是大事。 明朝(1368—1644)——据明王佐《琼台外记》(已佚)载:万州在明时辖有“长沙”、“石塘”,海军指挥佥事“统兵万余,巨舰五十艘”,巡逻南海。确立明政府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等率领数十万人马,分乘几十艘巨舰,横越南海航线,出使西洋各国,远达西亚和东非。 清代(爱新觉罗氏1616—1911年)——清代初期流传于民间的《更路簿》记载南沙群岛73个地名及其方位,地名是用海南方言拼的,但为外国人所用,即把地名拼写成外国文字记载在他们出版的航海图上。清朝雍正时高凉总兵陈伦炯所著的《海国闻见录》,内附有《四海总图》,是现在能见到的关于南海诸岛较早的地图,开始明确把南海诸岛划分为四大群岛,为以后各类著作所转载,在清康熙《琼州府志》中已将南沙群岛别入中国版图,中国已获得“管辖权”。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年),当时中国曾二次正式公布南海诸岛各岛屿的地理名称:1935年公布南沙群岛96个地名的中英文对照表:1947年公布南沙群岛102个地名的新旧中外地名的对照表, 并注明其中一些地名的意义,并再次标绘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属中国版图。从古到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如此系统地对南海诸岛实行具有主权管辖意义的地名命名事宜。总之,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已绘制地图,昭示世界,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1946年中国政府已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南沙诸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今)新中国成立后, 解放南海诸岛的一部分岛屿,并进一步对南海诸岛进行经营,实施管辖。新中国的海军,守卫南海诸岛,坚守祖国海疆。 以上史实综合说明,只有中国人才是南海诸岛的主人。从“事实上的主人”到把它列入自己的版图,成为“法律上的主人”,已有了二千余年的时间。在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命名、开发、经营、乃至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有数不尽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以大无畏的精神同恶风险浪进行斗争,在海水中,岛礁上到处有他们血汗,甚至牺牲了生命,现在南海诸岛上尚存孤魂坟,孤魂庙等,这样才使南海诸岛成为伟大祖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南海诸岛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这是毫无疑义、无可争辩的,南海诸岛,是数不尽的中国先民流汗流血,甚至葬身南海,牺牲生命,才得来的。是不容忍异国染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