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8日,安徽六安一个古墓的墓主被确定,墓主为西汉六安国第一代“六安王”刘庆。据文献记载,西汉时六安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时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根据这一材料可以断定
A、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一直以分封制为主
B、汉武帝分封大批刘姓诸侯王以拱卫中央
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后,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D、分封制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六安双墩汉墓墓主身份终被确定后,有关墓主人的生平种种,也与考古发掘的现场一样,成为浮上许多人心头的疑问。古“六安国”何以成立?它与众人熟知的西汉时期淮南国是什么关系?墓主人第一代“六安王”刘庆和他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曾有过怎样的叱咤风云?昨日,记者采访了皖西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皖西文化研究所所长,安徽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马育良先生。 A “六安国”形成充满戏剧性 考古学家惊喜地发现,这座气势不凡的刘庆王陵为古“六安国”从实物上找到了源头。而在史书记载中,“六安国”在汉初的演化与形成更是充满了戏剧性。 马育良先生说,秦朝奉行郡县制,六安地属衡山郡、九江郡。楚汉相争时发生变化,项羽封六地人英布为九江王,后英布叛楚投汉,被高祖封为淮南王。西汉行郡国制,六安地属衡山国、淮南国。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以原淮南地封刘安、刘勃、刘赐等三人为淮南、衡山、庐江王。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二王自杀。淮南国、衡山国封地随之被削夺。在原衡山国的地址上,武帝取六县、安风、安丰等县首字,立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由此始。 B首代“六安王”父亲是康王 在民间,淮南王刘安因为留下一部《淮南子》以及发明豆腐的传说而被后人熟知,沧海桑田,与刘安颇有渊源的第一代“六安王”刘庆却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细究起来,“六安国”与“淮南国”时间上前后相继,地域更是毗邻,而刘庆之所以能当王,也与刘安不无关系。 马先生说,刘庆这个家族,当时十分显赫。刘庆的父亲刘寄是景帝之孙,史称刘寄与汉武帝最亲,是指同为景帝之子,刘寄的生母王夫人和汉武帝的生母王皇后是亲姊妹,而王氏家族当时也是显赫望族,景帝的5个儿子都是王氏姐妹所生。所以汉武帝封刘寄为胶东王。刘寄为王28年,死后谥“康”,今民间仍称即墨故城为“康王城”。在山东平度六曲山汉墓群中,有一座像山一样的大墓,当地人称作“康王坟”。当地有个谚语:“挖开康王坟,山东不受贫。”指的就是康王坟里有价值连城的金银财宝,后人不难想象,当年的康王家族的生活是何等奢靡与豪华。 C封“六安王”反映武帝恩宠 淮南王刘安是刘氏家族的一个才子,他好读书鼓琴,善于文辞,才思敏捷,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史书上说,当他谋划反叛时,刘寄暗中听说这件事,就私下制造楼车弓箭,做好了战、守的准备,等候淮南王起事后呼应。可当他还没有举事之时,淮南王刘安兵败自杀。后来官吏审讯淮南王谋反之事时,在供词中暴露出这件事。刘寄与皇上关系最亲密,心中为参与谋反而内疚哀痛,病情发作而死。 康王死后,不敢立传后之人,此事汉武帝听说了。或许康王之死本身即为疑案,或许汉武帝与刘寄关系紧密,对康王后人,汉武帝施行的是充分的安抚政策。刘寄有长子名贤,其母不受宠爱;小儿子名庆,其母受宠爱,刘寄曾经想立刘庆为传后之人,因为不合传承的次第,又因自己有罪过,终于不敢上言。武帝哀怜他,就封刘贤为胶东王,做康王的继承人,把刘庆封在过去衡山王的封地,称为六安王。这即是古“六安国”的由来,刘庆是第一位“六安王”。 马育良先生说,汉武帝时期,当时的大势是整治各地封王,一般诸侯国被废的很多,在那种大形势下,武帝又多封了一个“六安王”,非常特殊,确是仅见的恩宠。而刘庆为表忠心,上书称“六地平安,永不反叛”,刘庆和他的继承者镇守的“六安国”,从此国泰民安,与西汉王朝相始终。以后,有关刘庆的具体历史事件已不见于史书。 D西汉诸侯墓可分三阶段 马育良先生称双墩汉墓是“难得一见的考古发现”。西汉诸侯王墓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时期从西汉建国到文帝时期,此时西汉初立,百业待兴,墓葬以省民、经济的土圹墓为主;第二时期为文帝到武帝末年,此时国力恢复,汉朝礼仪制度渐趋形成,耗工巨大的凿山为藏墓出现,玉衣随葬作为一种新的宣示等级的标志开始出现,外藏系统随着新型墓制的出现也渐渐移到墓室之内,流行于先朝的车马殉葬制度重新得到重视;第三阶段为武帝以后,由于诸侯王权力的衰微和封国的缩小,诸侯王墓规模大不如前,部分墓葬的黄肠木结构为黄肠石取代,这可能与民间石、砖室墓的兴起有关。依据现有发掘,刘庆墓当属第二阶段的墓葬,重要意义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