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封邦建国”是指
A.分封同姓诸侯
B.分封异姓诸侯
C.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异姓方国间
D.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含义: 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分封的目的是让他们建立封国和军队,保卫中央,收买人心。 封邦建国是一种社会制度。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狭义封建制指分封制,而广义封建制度,也就是常说的封建社会。武王灭纣后,论功行赏,大封功臣昆弟,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姜太公为首功,被封在齐,以营丘为。周初封邦建国,前后共有71个,其中姬姓之国占去53个,中原地区有康叔等,东方有太公望和伯禽,河东地区有唐叔,北方有召公长子,南方有"汉阳诸姬"和周文王两个伯父。 背景: "封建"一辞,最早见于春秋时富辰之说:"周公吊二叔之不咸,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封"之本义起始于"丰"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其字形状如"植树于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来,"建"字可见于金文,指"建国立法";古文献中之"封建"即"分封制"。 "封建",简单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诸侯,而使之建国于封建的区域。这是上古时代战胜的部族对于战败的土地和人口施行的一种统治方式。所谓封建,自应有部族战争以来已有雏形。封建制正式起源时间尚有争议,有人主张始于西周。封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这是早期的封建制度。五帝三代时期不断发展,到周朝时封建制度的完善程度达到顶峰。柳翼谋谓:"自唐、虞至周皆封建时代,帝王与诸侯分而治之",即从尧、舜经夏、商到周朝,采用的都是封建制度。 汉语对古代中国的中原王朝,所封之地称为"诸侯"("诸侯国"、"封国"或"王国"),统治诸侯(王国)的君主称为"诸侯王"、"君"或"国君",也使用"国王"的称谓。同时,汉语对欧洲从中世纪起的君主制国家也称为"王国",君主称为"国王",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从纯粹的土地分封来看两者都是一致的。 西周施行分封制,建立藩屏,拱卫周畿,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政治策略的实施,在东亚大陆形成了覆盖广大地域的青铜文化交流网。这一文化交流网络的扩展,构成以周王朝为代表的中国青铜文明的进一步拓展,乃至秦汉版图形成的前提。 周室鉴于当时诸侯之众而又各据要津,后世必为共主之患,乃著兴灭国,继绝世之名义,封建诸侯,分封周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来的氏族部落建立国家,势力始自上达下,周天子正式成为天下共主,周朝的封建规模正式完成。传说中圣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 为了控制广阔的新征服区,周初沿用商的分封制,把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鲁、齐、燕、卫、宋、晋、虢等71个诸侯国。 影响: 封建制度是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社会政治制度。中国封建社会在经济上较早确立地主-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而这种体制具有较多的自由,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结合成男耕女织的生产单位--农户,农户有较灵活、自由的自主支配和自主经营权。因而农民有比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其次,中国的封建制度在政治上较早确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体,维护了国家的"大一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再次,中国的封建制度在文化上较早确立实用理性体系,使中国没有陷入宗教迷狂和神学独断论的歧途。中国之所以创造了世界上最辉煌的封建文明,正得益于此。 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中国封建制度的长期积淀和影响,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然经济难以解体,宗族制对人身的拘束,礼教思想、宗法观念对人心的束缚等等,都使中国的前资本主义社会进展迂缓,商品经济、市民阶层难以获得充分发育,致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始终在原有的轨道内缓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