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商品经济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自然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一公元1793年,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正值康乾盛世的末期。此时,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小事。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携访华团以祝寿为名请求扩大通商。英人不懂中华礼仪,让年迈的乾隆帝深感不爽。但念其为远邦蛮夷,不便计较,御笔一批:“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马戛尔尼悻悻而归。18世纪初,海外贸易虽因政治原因屡受封禁,但中国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等行销于世界各地,拥有全球性市场。大量出超使每年都有巨量白银流入国内。据说当时对日本的贸易,“大抵内地价一,至倭可得五;及回货,则又以一得二”。对南洋贸易“利可十倍”。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平均从中国购买茶叶值银400万两。而运到中国来销售的商品总值,尚不足以抵消从中国运出的茶叶一项。而中国数千年来发展到至臻完善的小农经济,具有高度自给自足的特点,西方产品在中国几乎找不到市场。百余年后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也无怪乎乾隆自诩“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了。但1793年的这一天前,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孕育的全球工业浪潮和殖民贸易,在随后数十年间不断地拍打清帝国围墙,100年后,它只剩下残垣断壁了。从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又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迅速脱离传统的发展路线而突然加速前进。1764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纺织机,即著名的“珍妮机”。1769年瓦特发明了单动式蒸汽机,1785年英国的棉纺工厂开始用蒸汽作动力。正是这些“奇技淫巧”使英国工业尤其是纺织业效率得到数十倍的提高,英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态势喷薄而出。“英国制造”的产品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展市场,攻城略地。占世界1/3人口的中国不能不让英国资本家们垂涎。但中国自给自足的特性和对海外贸易的禁令,使英国的产品徘徊在国门之外。马戛尔尼访华团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试图通过外交途径打开中国市场。但是,此路不通。此时,西属美洲白银产量下降,而殖民扩张费用紧缺,英国停止把白银运往广州。转机出现于鸦片贸易的发现。其实,最先将鸦片作为商品输入中国的是葡萄牙人。葡人以澳门为基地,将印度麻洼产的鸦片运入广州,在1767年以前,每年输入中国约200箱,尚不成规模。英国向中国出售鸦片,起因于英属东印度公司广州财库日益支拙,要求印度政府给予财政支援。其具体作法是:英属印度政府将鸦片批发给有鸦片特许经营权的散商,这些散商在广州出售鸦片后将收入纳入公司的广州财库,广州财库支付散商伦敦汇票,后者可于英国将汇票兑换成现金。此招果然奏效,东印度公司趁势扩大生意,专门成立鸦片事务局,垄断印度鸦片生产和对华出口。据统计,1800-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达422676箱,每箱平均价约750银元。18世纪最后十年共有20000箱鸦片输入中国。因此,从1790-1838年,输入中国的鸦片价值23904万两。对华鸦片输出使英国平衡了50多年以来持续的对华贸易逆差,再也无需运送白银到中国。相反的还有大量盈余可换成白银运出中国。大量进口鸦片毁我国民身心不说,巨额白银流出造成银贵钱贱,引起严重的通货紧缺,导致清政府财政危机,经济长期失衡,国力式微。鸦片对中国的危害深为朝廷有识之士所悉,待1839年林则徐大人赴广州禁烟,英人自然不甘财路被断,不惜诉诸武力,是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缘起。怎奈软弱的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军事冲突中接连吃败,被迫签订了50多个对外商务的不平等条例,英国取得了打开中国国门的一切条件。国门洞开,新的一轮商潮随坚船利炮滚滚而来,深入中国的内陆。1887年洋货进口突破一亿海关两。到1894年,七年间已经迅速上升到1.62亿海关两。中国贸易巨额入超已势不可逆.中国地大物博,将来还有东山再起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