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 查阅

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正确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依次出现,启动并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三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三次新政的共性所在。但是这三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新政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三次新政背景都是在重大对外民族战争失败后,为应付变局,调整清朝统治的运行机制而相继出台的。然而就其各自的具体原因来说,又有着明显的差别。洋务运动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出现的,此时的清政府仍面临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压力,所以洋务运动启动是有两个目的。戊戌变法发生在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加深、瓜分狂潮加剧之际,维新派以爱国批碉,以救亡为己任,力倡变法维新,并试图通过光绪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变法来扭转国家衰落的局面。清末新政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当时慈请太后“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反映了清朝中央政府的半殖民地化,所以新政中未见挽救民族危难的内容是很自然的。(2)三次新政不少内容前后因袭、不断深化,但是,他们在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上有不同之处。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自强”与“求富”,从军事工业到民用企业的创办是这个方面的最好体现。洋务派的“自强”和“求富”始终未冲破“中体西用”的藩篱,因此维新派说洋务派只是“袭其皮毛”。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早期现代化,并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但它未能使中国真正走上富强之路。戊戌变法不但把变法与救亡联系起来,不仅是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它的出台确实以逐步仿行日本明治维新为改革目的。但由于戊戌变法触动了守旧势力的根本利益,因此被戊戌政变打翻在地,这样,戊戌变法的内容除了京师大学堂外,就都被废除了。清末新政强调“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事。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但新政的改革措施却与清朝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新式的知识分子群体出现、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立宪运动与挽回利权运动彼此呼应。(3)关于三次新政的发动者与所处的时代中心,洋务运动兴起时,并没有新的阶级力量足以在历史舞台上发挥作用,这样作为地主阶级中的开明人士,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主张和实践,有着它的积极意义。戊戌变法是在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与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的情况下出现的。甲午战争的结果证明了洋务运动的不成功,代之而起的维新运动成为时代的中心维新运动的倡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动与光绪皇帝厉行变法,其影响是深远的。清末新政推行的十年,也正是辛亥革命的前十年期间,新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就清朝在20世纪初面临革命风潮迭起和人心向背的情况下,却仍然以皇朝自身的利益来确定改革的力度来说,清末新政缺乏能够实现真正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的阶级基础和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