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司马迁与(史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故选D。司马迁 (前145—前90)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