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小题1:④明显不对,礼崩乐坏虽然符合史实,但没有出现“平等思想成为发展趋势”,相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是在近代中国。点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小题2: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B表述不对,荀子的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是说人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属于古代唯物思想,而不是不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点评:制天命而用之意为要驾驭自然变化的规律而加以利用。“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指出了人在自然界面前不是消极无为的,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重要意义。荀子认为,人不应该只是仰慕、颂扬自然的伟大和等待自然界的赐予,而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自然界的变化,利用自然界来为自己服务。他说:推崇天的伟大而思慕它,何如蓄养万物而控制它;顺从天而颂扬它,何如驾驭自然界变化的规律而利用它;盼望好的天时而坐待自然界的恩赐,何如顺应天时而使自然界为人服务;听任万物自然增长,何如发挥人的能力去促使万物增长?总之,荀子认为不能离开人的努力去思考天的问题,“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离开人的努力去思考自然界的问题,就失去了万物的真情。荀子还把天、地、人三者作为三种平行的力量并提,提出人要以自己的努力与天、地相配合,参与整个宇宙的变化。荀子这些思想,表现了人对自身力量的觉醒和新兴力量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方面的高度信心。小题3: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C表述不对,“非攻”主张在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时代恰好不适应当时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需要,受到统治者赏识的是法家思想。点评: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出现大量小生产者,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是墨家学说不符合统治者的利益。小题4:A.制天命而用之出自荀子;C.兼相爱、交相利出自墨子;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出自法家学说;B符合孟子。点评: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并提出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也是孟子用仁政来解释君民关系。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小题5:A.“为政以德”出自孔子,主张统治者实行德治;B.“节用而爱人”也是出自孔子,要求统治者节约用度,爱护官吏; D. “天下为主,君为客”出自黄宗羲;C符合题意。点评: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小题6:A.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侧重于批判而非构建;C.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侧重于经济领域;D.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B.提倡“法治”,反对“人治”符合近代社会取代传统社会的趋势。点评:黄宗羲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题7: B.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出自顾炎武;C. “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出自王夫之;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是“万世之至论”的是李贽; A符合黄宗羲。点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小题8:A B C D都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但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最符合时代潮流的是C,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点评: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近代以来商品经济逐渐取代古代的自然经济。小题9:大概意思翻译:每个人生下来,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长处和作用,不必要效法孔子一样做到大智大圣,如果真的一定要做到像孔子一样的圣人,那么千古之前如果没有孔子,那现在的人岂不是不用做人了吗?!这段古文的意思是想阐明一个道理——“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盲目地效仿他人,每个人自然有他自己的优点和用处。点评:抓住题干中材料“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等信息,结合异端思想家李贽的主张,可以得知李贽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反对对孔子的迷信崇拜。小题10:③的观点不准确,有一些朝代宗教受到统治者的推崇而获得广泛传播。如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因此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③。点评:要注意选择题中选项的表述,是否有一些限定词如“始终”“彻底”“开始”等表述不当,如表述不当,则可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