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帝的英语教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去上海过

7 查阅

光绪帝的英语教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去上海过程中吃西餐的体验:“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了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B.传统的饮食文化受到了冲击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  1872年,志刚在《初使泰西记》中有:“金山为各国贸易总汇之区,中国广东人来此贸易者,不下数万。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国人呼之为‘唐人街’。建立会馆六处。”1887年,王咏霓在《归国日记》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为太平洋贸易总汇之区,华人来此者六七万人,租屋设肆,洋人呼为唐人街。六会馆之名曰三邑,曰阳和。”王咏霓的这句话与志刚的差不多。在这之前,王可能看过《初使泰西记》,因此,他在这里沿用了志刚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粤人华侨自创的名称。  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就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张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其实,在这以前,张德彝更为直接,他将 Chinatown 直译为“中国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国,即越南交趾国……再西北距四十余里,有‘中国城’,因有数千华人在彼贸易,故名。”  1930年蔡运辰《旅俄日记》:“饭后再赴旅馆,新章五时亦至,候余甚久,公事毕,同游中国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墙高底,完全华式,华人名之曰中国城。”今人李欧梵有一篇有关唐人街的随笔,题目就叫《美国的“中国城”》(1975),文章说:“唐人街是老华侨的温床、新华侨的聚会所。也是美国人眼里的小中国。也许我们应该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译过来,干脆称它为‘中国城’(Chinatown),可能更恰当一点。”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唐人街”还是要比“中国城”常用。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还有各种同乡会 、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 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Chinatown),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 在唐人街多数会看到很多唐人餐馆,而餐馆和洗衣铺皆为早期华侨主要的营商行业。一些历史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于移民城市的旧区,环境会较为挤迫,治安和种族问题亦是某一些华埠要面对的问题。 多年来,凭着、随着华人的富裕,华侨在外国的地位渐渐提高,新一代的华人移民会选择移民城市的其他地区居住,一些唐人街亦出现华人人口迁离、人口老化的现象。 现在很多地方,唐人街已经成了中华文化区的代名词。无论商业,还是娱乐,以及各种文化设施,都是体现东方华夏色彩的。并没有华人聚居地的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