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

6 查阅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录了倭缎织造法、朝鲜棉布染整法和西洋红夷火炮铸造法等。下列对材料的分析①《天工开物》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②宋应星注意吸收外国工艺技术③以上技术都是西方传教士介绍给中国的
A.①②正确,③错误
B.②③正确,①错误
C.①③错误,②正确
D.①②③均正确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D.麻、丝、棉  中国人的祖先最初穿的衣服,是用树叶或兽皮连在一起制成的围裙。后来,每个朝代的服饰都有其特点,这和当时农、牧业及纺织生产水平密切相关。  春秋战国时期,男女衣着通用上衣和下裳相连的“深衣”式。大麻、苎麻和葛织物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大宗衣着用料。统治者和贵族大量使用丝织物。部分地区也用毛、羽和木棉纤维纺织织物。汉代,丝、麻纤维的纺绩、织造和印染工艺技术已很发达,染织品有纱、绡、绢、锦、布、帛等,服装用料大大丰富。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仅重49克,可见当时已能用桑蚕丝制成轻薄透明的长衣。  隋唐两代,统治者还对服装作出严格的等级规定,使服装成为权力的一种标志。日常衣料广泛使用麻布,裙料一般采用丝绸。随着中外交往增加,服式也互有影响,如团花的服饰是受波斯的影响;僧人则穿着印度式服装“袈裟”。现今日本的和服仍保留着中国唐代的服装风格。  唐宋到明代服式多是宽衣大袖,外衣多为长袍。明代主要以棉布为主。  清代盛行马褂、旗袍等满族服式,体力劳动者则穿短袄长裤。  近代,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可供制做服装的织物品种和数量增加,促进了服装生产。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吸收西方服式特点的中山服、学生服等开始出现。1950年以后,中山服几乎已成为全国普遍流行的服装,袍褂几近消失。随着大量优质面料的出现,服装款式也有发展。现代服装设计已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而服装生产已经实现工业化大批量生产。  目前中原地区所见最早的棉纺织品遗物,是在一座南宋古墓中发现的一条棉线毯。元代初年,朝廷把棉布作为夏税(布、绢、丝、棉)之首,设立木棉提举司,向人民征收棉布实物,据记载每年多达10万匹,可见棉布已成为主要的纺织衣料。明朝也力征收棉花棉布,出版植棉技术书籍,劝民植棉。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可知当时植棉和棉纺织已遍布全国。  清末,中国又陆续从美国引进了陆地棉良种,替代了质量不好产量不高的非洲棉和亚洲棉。现在中国种植的全是各国陆地棉及其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