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巴以冲突以来,耶路撒冷这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游人十分稀少,昔日游客如织的情景已不再现,其主要原因是
A.政治、文化及治安等社会环境不稳定,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证
B.市场距离大大增加
C.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下降
D.旅游资源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地理: 耶路撒冷位于阿拉伯新月地带的中部,一直是联系欧洲和中东北非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中心,而且地势较高,易守难攻,盘踞了耶路撒冷,即可轻易控制整个地区,因此耶路撒冷成为冷兵器时代列强反复争夺的要地。耶路撒冷的战略地位导致它先后8次毁于战火,这在世界城市史上也是罕见的。 进入近现代,正是因为耶路撒冷的存在才导致了犹太人的回归,从而引发困扰世界的巴以争端。正因为它处在阿拉伯世界的腹地和中轴位置才引爆了多次大规模的中东战争。 经济: 现代的耶路撒冷已经失去了昔日辉煌的地区经济中心地位,但是它巨大的商业价值和经济意义仍然是其他地区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商业价值和经济意义自然建立在它的宗教中心地位之上,并通过朝觐和旅游两种途径实现。 耶路撒冷的统治者自古以来就是靠向朝觐者提供服务、收取税费赚钱,并由此带动当地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1948年约旦统治东耶路撒冷时期,那里的旅游活动十分活跃,成为该城的主要收入来源。以色列吞并整个耶城后,以耶城为龙头的朝觐和旅游业便成为以色列的重要外汇和收入来源。据统计,到巴以地区的外国人有56%是为了朝觐圣地,29%的人是为了度假和观光。而游客中的66%来自欧洲,18%来自美国,属于高收入和高消费的客源。据最新统计,1998年抵达以色列的游客人数为220万人,旅游总收入为27亿美元。而去年的旅游收入将超过1998年。相比之下,同顶一块天的巴勒斯坦旅游收入只有1.5亿美元左右。 受政治因素制约,过去从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来以色列的香客和游客数量十分有限。目前,世界穆斯林人数超10亿人,其中每年有200万人次前往沙特的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朝觐,使沙特大发其财。一旦巴以实现和平,作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的耶路撒冷其吸引力决不会逊于麦加和麦地那,其旅游收入的巨大潜力是可以想象的。对于土地贫瘠、矿产和水资源缺乏、自然条件较差的巴勒斯坦来说,旅游将是振兴和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也必然是巴以双方争夺的战略资源。 巴方一位人士曾经明确地向记者表示,巴方坚持收回耶路撒冷的长远考虑不仅在于它的政治地位,而是在于它的宗教和旅游价值,因为巴勒斯坦的自然条件决定了它振兴经济必须倚重旅游,特别是宗教旅游,而世界20多亿穆斯林和基督徒就是潜在的和开发不尽的客源。巴勒斯坦已从回归的伯利恒看到了东耶路撒冷的影子:过去几年间,平均每年造访伯利恒的游客达200万人,时逢千禧的2000年原本预计可达500万人次,只是持续3个月的流血冲突迫使巴方取消了一系列的宗教和旅游活动。在过去短短几年间,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已成为伯利恒支柱产业,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20%,伯利恒已经从宗教城市变成旅游城市。只是由于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大批游客食宿于以色列,才使伯利恒的旅游优势大打折扣。 宗教: 耶路撒冷,特别是东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涉及世界数十亿人口的宗教和民族感情。这里有大量的宗教和历史遗址,其中有9处三大教先知墓,400多处学者、显贵、总督、将军墓地和历史景观。 1.犹太教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发源地,是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精神家园。因为这里是他们千年故国的都城,是他们最为神圣的圣殿遗址所在地。 公元前1004年,统一了犹太民族的大卫王征服耶路撒冷并宣布它为以色列王国的首都,随后把装有犹太人先知摩西同上帝达成的契约的约柜带到了这里。当时叫做“大卫城”。 公元前973年,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动用20万人,历7年光阴,在耶路撒冷的小山上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圣殿,用以朝拜和祭奠犹太教的主神,并保存约柜。圣殿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传说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接受神谕,在这块石头上准备将亲子以撒捆绑并屠宰献祭,神感其诚,降无罪羔羊以做替代。此山后以圣殿山著名。 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人占领遭到焚毁,圣殿被夷为平地。公元前538年,波斯皇帝居鲁士打败巴比伦并允许流亡的犹太人返回耶路撒冷。随后,犹太人重建圣殿,耶路撒冷再次成为犹太人宗教、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心。公元70年,罗马帝国在镇压犹太人起义后攻破耶路撒冷并把该城连同第二圣殿烧毁,绝大多数犹太人被流放,开始了长达1000多年的大离散。此后,不论犹太人走到哪里,耶路撒冷都是他们心中的故国,残存的圣殿山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明年在耶路撒冷”成为他们的最高理想和追求。 2.基督教的耶路撒冷。在罗马帝国统治巴勒斯坦期间,耶稣创立了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他在耶路撒冷宣教期间被视为罗马帝国的叛逆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统治时期,基督教逐步合法并被尊为罗马帝国的国教,耶路撒冷遂成为世界基督教徒朝拜的圣地。公元335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皇后下令,在基督受难、埋葬并复活的地方修建了圣墓教堂(又叫复活教堂)。这个教堂位于犹太教圣殿遗址向西400米处,是全世界13亿基督徒心目中的主要圣地之一。 3.伊斯兰教的耶路撒冷。公元628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打败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夺取了耶路撒冷。公元691年倭马亚哈里发马尔万在犹太教圣殿遗址的北段建起了岩石清真寺,因为那块传说中犹太先祖亚伯拉罕祭拜上帝的石头就位于这个清真寺内的正中央。 据《古兰经》记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曾在公元621年的一个夜晚随天使从第一圣地麦加的禁寺(天房)赶到圣殿山上,踩着这块陨石登上九重天,接受真主安拉的启示后返回人间。此后,这块陨石被穆斯林视为等同麦加禁寺天房中神圣的黑陨石,是拒绝拜物的伊斯兰教仅有的两尊圣物。据说,该陨石上留着穆罕默德的脚印。 岩石寺以南百米处有阿克萨清真寺。据说穆罕默德就是在这个地方纵马莅临耶路撒冷,是继麦加和麦地那之后的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耶路撒冷成为10多亿穆斯林的主要精神归宿。每年伊斯兰历的7月17日成为把穆斯林和耶路撒冷密切联系起来的“登宵节”。 此外,耶路撒冷还有各种伊斯兰教古迹200多处。 历史: 耶路撒冷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饱经沧桑的闻名古城。耶路撒冷最早的居民,是公元前3000年来此定居的一个迦南人 部族耶布斯人(闪米特人一支)。公元前2000年,耶布斯人在此前次建造了城堡,命名为"耶路撒利姆",在闪米特语中意为"和平之城"。公元前1020,耶路 撒冷成为古色列王国的首都。由于耶路撒冷地处欧,亚,非洲的交通要道,自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一直处于周围大国的争夺,占领之中,多次易主,备受战米洗劫,曾多次被毁又重建。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 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各部落迁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大卫王率领以色列人征服了该城,向南扩建了城市,并定都于此,并更改成今天的名称Yelushalayim(耶路撒冷)。他把约柜迁到耶路撒冷,并为约柜建立会幕,他还想进一步建造圣殿,却被耶和华的先知拿单所阻止。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的几千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二战期间。在这期间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付出了大量的牺牲。 二战后,犹太人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同时驱逐巴勒斯坦人,改变了当地的人口成分 战前的耶路撒冷由老城和新区两部分组成。老城的城墙是16世纪上半叶奥斯曼帝国在古城废墟上重建成的,城内面积仅1平方公里,后来形成了穆斯林区,基督教区,犹太人区和亚美尼亚人区4个区, 居民大部分是阿拉伯人。老城外的新区是19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城西部分发展最快,居住的几乎全是犹太移民。 1917年至1947年,耶路撒冷被英国委任统治30年。 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规定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管理,其范围包括耶路撒冷市和郊区城镇,东端为阿布·迪斯,南端为伯利桓,西端为艾因·卡里姆,北端为舒法特,面积为158平方公里。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耶路撒冷沿1949年停战线被以色列和约旦瓜分,耶路撒冷从此分成由约以分别占领的东、西部,称东区和西区。1950年1月,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久的首都。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又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1967年6月,以色列颁布法律,宣布东西耶路撒冷合并,并将市区范围扩大为176平方公里,把约旦河西岸的大片土地并入其中。目前 全市人口65万,其中犹太人45万,巴勒斯坦人18万,基督徒1.4万。1980年7月,以色列议会通过议案,把耶路撒冷定为以色列"永久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联合国安理会于1980年8月20日通过决议, 认为以色列议会的法案是违反国际法的。在此前后,联合国曾多次通过决议,遗责以色列吞并耶路撒冷。迄今为止,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 1988年11月,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并宣布耶路撒冷市为其首都。 文化: 耶路撒冷主要是以宗教圣地而闻名世界。耶路撒冷在3个亚伯拉罕宗教 —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以及其他许多较小宗教团体,如巴哈伊教中扮演重要角色。 耶路撒冷也拥有许多的文化艺术场所。以色列博物馆是耶路撒冷最重要的艺术博物馆,每年吸引将近100万游客,其中三分之一来自以色列国外。80,000平方米博物馆包括几个艺术机构,主要收藏来自全世界考古学、雕塑和传统艺术品。以色列博物馆最著名的人文类收藏品是死海古卷,20 世纪中叶在距离耶路撒冷不远处发现;死海古卷收藏在博物馆的“圣书之龛”中。这座博物馆在本地区儿童教育中也扮演重要角色,每年有10万名儿童参观博物馆的青少年部。 以色列博物馆在耶路撒冷市内拥有3个附属的艺术博物馆 — 洛克菲勒考古学博物馆(前巴勒斯坦考古学博物馆)、蒂肖博物馆和佩里艺术中心。洛克菲勒博物馆开放于1938年,位于东耶路撒冷,收藏有20世纪上半叶发现的史前器物。蒂肖博物馆位于耶路撒冷市中心,主要收藏以色列艺术家安娜·蒂肖的作品。 该市另一个突出的文化机构是犹太殉难博物馆(Yad Vashem),面积4200平方米,馆内有世界最大的有关大屠杀信息的图书馆,估计超过十万本书籍或论文[87]。博物馆从犹太观点叙述大屠杀。其他博物馆收藏幸存者的艺术品。[88]除此以外还有大屠杀遇难者的纪念地;每年大屠杀纪念日(Yom HaShoah)这些地方都举行纪念活动。犹太殉难博物馆是一个研究与教育机构,游客在此可以对犹太大屠杀事件进行反思。 自从1961年起,每年夏天都举办全国性的”以色列节“,会出现许多国际艺术家和街头表演者。耶路撒冷主办了其中大部分节日的表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