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第一,粗放.城市的规划粗放、建设粗放、管理粗放,导致大量资源能源的损耗.比比皆是的大家都可以看到,耕地占用过多、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等,这已经成了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就是说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1333337383961.第二,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现在城镇常住人口虽然已经超过7.1亿人,但是我看了一下,世纪之交2000年的时候,那时城镇总人口是4亿6千万人,12年来增加了2亿5千万的城镇常住人口.这2亿5千万新增城镇人口绝大多数都没有他所在城市的户籍,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民工占大多数.农民工进城以后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不少人已经在这个城市生活了十年、八年时间或者更长,但是他仍然没有取得城市定居居民的身份,很多必要的公共服务都没有能够享受.所以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第三,城市扩张非常快.现在接近有670个城市,还有将近2万个城镇,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增加的倍数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城市的布局,以及城市和城市之间,城市和城镇之间,它们的体系和功能都不够明确,因此造成了很多城市的功能不能互补,城市的面貌千城一面,这些情况都应该引起重视.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是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演变过程.同时,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资源集中、信息集中又会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服务业创新升级,形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良性循环、互促共进.如果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脱节,就会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造成轻重工业发展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制约了工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脱离产业发展搞新城建设的现象,结果是造了一些没有产业和人气的空城、“鬼城”,成为城镇化泡沫.可见,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不仅城镇本身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物,而且城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城镇化聚集的人口、资源、信息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要素,而且能深化分工、激发创意,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无论生产还是生活,人都是主体.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的.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如果背离这个根本,同样会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大量盲目涌入大城市,没有就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没有基本社会保障,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城市贫民窟.我国过去受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诸如收入差距大,消费水平低,扩大内需受限;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熟练技能工人不足,产业升级不畅;农民工在城乡之间奔波往返,社会问题多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受阻;等等.可见,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是由人推动、为人服务的.如果背离了这一点,要地不要人,发展城镇不发展人,城镇化就难以持续. 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不同于城镇建设,它有一个从哪里“化”、怎么“化”、“化”成什么样的问题.显然,城镇的工业和服务业是从农业化来的,土地是从农村化来的,人口和产业工人是从农民化来的;“化”的过程不能是削弱农业、忽视农村、剥夺农民的过程,而应是带动农业、发展农村、提升农民的过程;“化”的结果不能是城镇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而应是城乡融合、一体发展.中外城镇化的实践已经证明,阻断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单纯推进城镇建设,甚至从农村吸走资源要素而不顾农村发展,不仅会损害农业和农村,而且会使城镇发展失去后劲和支撑,带来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可见,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城镇化持续健康推进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即使将来像发达国家那样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的水平,仍将有几亿居民生活在农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更需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努力让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城镇化聚集的人口、资源、信息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要素,而且能深化分工、激发创意,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