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碗腔”流行于
A.陕西山西
B.甘肃宁夏
C.河北
D.河南
E.湖南湖北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碗碗腔剧照 在关中的华县、华阴一带,流传着一种名叫“碗碗腔”的地方戏。由于演唱时以敲击小铜碗为节拍,声音特别清脆响亮(据说,这是秦人“击缶而歌”的遗响),故取名为碗碗腔。在历史上曾叫过“时腔”,解放后又改名叫“华剧”。但因碗碗腔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最终还以它命名。 碗碗腔的起源较早,具有产生年代有大禹时期说、周代说、秦汉说、唐宋说等等。但因无史料,只有根据古书中只言片语的推断,故而难以令人信服。现据史料查证,碗碗腔在清代初期已形成,各种唱板已齐备,并产生了有名的剧作家李十三及其作品“十大本”。但是,碗碗腔直到解放后,都是以皮影戏曲为演出形式的剧中。1958年,陕西省戏曲剧院第一次将其搬上大舞台,改由真人扮演,使这一古老剧种开了新生面,受到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称赞。 碗碗腔的音乐特色是细腻、幽雅、婉转、缠绵。音乐清新柔和,唱腔优美动人,就连道白(又分为说白和韵白)都带有优美的旋律。主要唱板有“紧板”、“慢板”、“三八板”、“飞板”、“观灯”、“过关”等。唱腔有花腔、叠腔等。每种唱板又分为哭音(苦音)、花音(欢音)两大声腔。花音擅长表现欢快、明朗的情调,哭音则主要悲痛、哀怨的情绪。紧板和慢板又有“三不齐”的特殊唱法。 另外还有大量的曲牌、板头和锣鼓经,如:“杀妲己”、“江怨”、“石榴”、“新春令”、“十样景”等。在月琴、二弦、胡琴、碗碗、鼓、锣、钹、唢呐的伴奏下,积为悦耳动听。难怪,陕西群众说;“一清(眉户)二簧(汉调二簧)三桄桄(秦腔),好不过碗碗腔”。 碗碗腔的剧目相当丰富,现已出版和抄录在卷的有909本,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戏有《金琬钗》、《春秋配》、《白玉钿》、《火焰驹》等。 数百年来,碗碗腔以它的委婉细腻而深受群众的喜爱,并不断地各流行。在陕西,流行于大荔、渭南、蒲城、富平等地的为“东路”;流行于凤县、宝鸡、以及甘肃两当、徽县等地的称为“西路”;流行于洋县、汉中等地的称为“南路”;流行于绥德、米脂等地的称为“北路”。同时,碗碗腔还流行于山西的太原、临汾、永济等地,河南的灵宝、卢氏,甚至还流传于兰州等地。 改革开放多次赴北京、上海、广州等省(市)巡回演出。还多次出访德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等演出,影响颇大。法国人还在法国碗碗腔皮影戏剧团,长期在法国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