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13 查阅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B. 竟不可得竟:竟然
C. 转转不已已:停止
D. 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老河兵闻之康肃笑而遣之
B. 睨之久而不去濯清涟而不妖
C. 蒙辞以军中多务以钱覆其口
D. 蒙乃始就学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3】对“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B. 我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C. 你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D. 我们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学这门学科。
【4】下面对选文写作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条理清晰,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B. 本文语言平易,风格简淡,叙述精到明快,没有多余的修饰,简明生动。
C.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庙僧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D. 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远,作者兴趣所在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B. 竟:最终。故选B。【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 代词,指这件事/代词,指卖油翁;B. 无意义/表转折;C. 都相当于“用”D.于是/是;故选C。【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该句重点词有:尔辈:你们;究:探求;物理:事物的道理。句意: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故选:A。【4】本题考查对写作特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作者主要目的是对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辛辣的嘲讽,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而不是“渲染寻找石兽的神奇过程”。故选:D。参考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疯了吗?”大家都信服地认为他的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兽,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