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各题。(共4小题,12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15 查阅

阅读《伤仲永》,完成后面各题。(共4小题,12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不使学。
予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1】下列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未(曾经)识书具收族(团结族人)为意
B.并(自己)为其名自是(从此)指物作诗立就
C.稍稍(悄悄地)宾客其父不能(相称)前时之闻
D.仲永之通悟(通达聪慧)(本来)众人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日扳仲永环丐于邑人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3】用现代汉语表示下列文句,有误的一项是( )
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对此感到惊奇,就向邻居借书写工具来给仲永。
B.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C.又七年,还自扬州——又过了七年,我回到扬州。
D.泯然众人矣——(才能)消失得完全如同常人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B.本文暗藏对比,如仲永前后变化对比、仲永的天资与同龄人对比、父亲贪利与乡人对比等,这些对比很好地表现了主题。
C.本文先叙后议,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
D.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C错,“悄悄”是古今异义,在本文中是“渐渐”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