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丞相范雎,化名张禄,深受秦昭王的器重和信任,在秦国掌管着极大的权力,可谓是秦昭王之下的第一人,和白起的地位差不多。可是,也就是这个人帮助了赵国,说服秦昭王同意赵国的割地议和,害得秦国错失了攻占赵国都城邯郸的好机会,还让秦军在之后的邯郸之战中损兵折将高达几十万之多。范雎有没有可能已经背叛了秦国,成为了赵国安插在秦国的奸细呢?如果范雎不是奸细,他为什么做这样的事谋害自己信奉的君主?
范雎原本是魏国人,因为出使齐国的时候受到了齐襄王的重视而遭到须贾的嫉妒,被须贾以通敌卖国之名上报给了魏相魏齐。魏齐命人将范雎处死,谁知范雎以假死逃过一劫,并且遇到了秦国使者王稽,被王稽带到了秦国。范雎人生中的巅峰时刻就是在秦国的这段日子,他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受到了秦昭王的召见,说服了秦昭王任用他。秦昭王听取了范雎的“远交近攻”的对外政策,制定了秦国东出先攻魏,再攻韩,最后攻赵的方略。
看起来范雎这个人实在是能干,明明是魏国的一介“罪人”,还能见到秦国使者王稽,能说服王稽将自己带回秦国,能说服秦昭王任用自己,平常人是走不到他这一步的。他恩怨分明,但也睚眦必报,王稽和郑安平两个人都曾对范雎施以援手,所以范雎发达以后也向秦昭王为他们请封了官职,而且都是重要的官职。须贾和魏齐都曾伤害过范雎,所以范雎侮辱了须贾,还逼死了魏齐。从范雎的这些经历中,我们会发现,他成为有权有势的秦国丞相,靠的是自己的实力,他能够报仇,靠的也是自己的实力。按理说他不应该害怕自己不受重视的,是金子无论到哪里都会发光的。可是,他却因为没有自信,害怕失宠,做了一件错事。
秦国根据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正在抓紧时机攻打韩国,韩国不敌,向秦国投降,并且愿意交出秦国想要的上党之地。韩王给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下了命令,让冯亭做好上党郡的交接工作。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意将上党交给秦国,他们经过商议,决定用上党的十七座城池,换来赵国帮助韩国,让赵国和秦国两个狗咬狗。
赵国此时是赵孝成王统治,他接受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接受了上党。秦国听说上党被夺,秦昭王极为愤怒,下令攻打赵国。赵国不敌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了,赵国的四十万降军全部葬身在长平。赵国的青壮年全部都死在了这场战争中,国家的实力一损再损。赵孝成王害怕赵国就此覆灭,召集群臣想对策。赵国大夫楼缓提出,想要解决赵国面临的困局,唯有去跟秦昭王讲和,而且必须大王亲自去。这样赵国才有机会喘息,才能重整旗鼓,回到往日的风采。赵孝成王接受了楼缓的建议,带着使者团赶赴秦国。
此时,秦国的白起已经攻打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只要秦昭王一声令下,秦国的士兵们马上就能攻进邯郸城,灭了赵国。到了秦国的赵孝成王始终没能见到秦昭王,秦昭王不愿意和赵国讲和。于是,赵国大夫楼缓带着重金来拜访范雎。楼缓游说范雎,如果白起攻破了邯郸城,再加上之前长平之战的战功,那么白起在秦国的地位将会水涨船高,到时候就会威胁到范雎的丞相地位。所以,楼缓认为范雎应该帮助赵王劝说秦昭王,让秦昭王同意秦国和赵国议和,这样白起就没有机会立下这赫赫战功。
范雎为了一己私利,答应了楼缓帮赵孝成王说服秦昭王。在范雎的劝说下,秦昭王以秦兵暴师日久,应当让士兵休整为由,命令白起撤军。范雎就做了这件事,针对白起的事,可是也正是因为他针对白起,才让赵国有机可乘,后来也是范雎反复蛊惑秦昭王杀掉白起,还冤枉白起有不满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