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窦太后由林心如饰演,并给其起名窦漪房。这是民间传其名为窦漪之因,但《史记》和《汉书》中并没有记载她的名字。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称:皇甫谧云名猗房。但是究竟是不是叫窦漪房还是有待考证的,因为古代女子闺名一般不流传下来。
窦漪房是孝文窦皇后,她的出生日期和真实姓名都不可考,清河郡观津县人,早起秦朝动乱,窦家为了躲避战乱搬到观津县,打算原理尘世的喧嚣,原本是幸福的小康之家,喜好垂钓的父亲在一次垂钓的时候,不幸坠河而死。而窦太后的母亲也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母亲都不在了,家里剩下几个孩子生活极其窘迫,为了生计窦漪房很早就以良家子弟的身份进入了皇宫,她的第一个侍奉的对象就是后来掌权朝野多年的吕后。
寒门女的逆袭之路
老实说窦漪房和吕雉的出身都并不显贵,两人都能从当初默默无闻的普通女子走到皇后这一步,着实得需要一些手段和头脑才行。吕氏是因为她善于识人,看到刘邦身上散发出的大器之光,毅然跟着刘邦,纵使刘邦曾经不顾情义将她置于危险的境地,为政后手段也很狠毒,在刘邦死后极其迅速地铲除了威胁到吕氏家族利益的人。而窦太后也是从最底层逐渐爬到高位的,虽然手法没有吕后那么强硬,在侍奉吕后期间想必也是多少受到了吕后为人处世风格的影响,这也使得后来窦太后能权倾朝野,恐怕她在吕后身边学到很多。
没多久吕后就分一些宫女给各个诸侯国,窦太后想分回赵国的想法落空,却阴差阳错来到了代国。代国是刘恒的封地,而窦太后去了以后,受到了代王的宠爱,这可能是窦太后做梦也未曾想到的,她在代国顺风顺水,上天也很眷顾她,和代王在一起没多久,窦太后就为代王生下了一位公主,取名刘嫖,也就是馆陶公主。后来又与代王生了两个儿子刘启和刘武。
公元前180年吕皇后病逝,代王刘恒被拥为皇帝即位,窦美人以代国王后身份再入汉宫,文帝元年即公元前179年窦漪房被册封为皇后,窦太后由此走上了吕后的执政道路,窦太后不曾想到自己还有今天,等待她的是更辉煌灿烂的大汉朝还是垂死挣扎处于崩溃边缘的国家,全看她怎么经营了。
窦太后经历了文帝、景帝两任皇帝,见证了文景之治,且曾辅佐文帝、景帝执政。在文帝时期,由于刘恒对窦太后的宠爱,使窦氏家族光宗耀祖,窦太后的亲戚都得到了相应的封赏,窦太后的很多兄弟姐妹都迁到了长安,窦氏家族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点点开始干涉朝政生活,随着窦太后势力一天天庞大起来,窦氏家族的很多人都在皇室任职,他们管理着朝廷的各种事物,窦氏作为一个外戚,就像爬山虎一样,很快就爬满了整个皇宫,朝野之中群臣不敢轻易得罪窦家子弟。虽然窦氏家族也有人才,但因为窦太后的缘故,也有很多窦氏子弟行为多放荡骄纵。
文帝后七年,汉文帝在未央宫驾崩,太子刘启即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并封窦太后的弟弟窦广国为章武侯,又因窦长君已去世,于是封长君之子窦彭祖为南皮侯。此时,窦氏外戚的力量更强大了。连景帝也要忌她三分,不敢轻易违背窦太后,窦太后宠溺自己的少子梁王,景帝与梁王原本感情也很好,但后来因为王位之事,搞得窦太后、梁王和景帝都很不爽,此事过后,梁王和景帝之间的感情也不如从前了。窦太后喜欢黄帝、老子之言,故要求景帝与诸窦子弟不能不读黄帝、老子之书,并尊其中道理。景帝手下有一位儒生很出名,窦太后瞧不上他,终景帝一朝,因为窦太后的缘故,诸位儒家博士皆在官待问,没有被重用的。可见窦漪房的脾气,只要她活着一天也不能让窦氏子孙吃亏。
窦太后VS卫子夫
窦太后和卫子夫的相遇,全是因为一个人,此人是汉武帝刘彻,景帝去世后刘彻即位,卫子夫是刘彻的第二任皇后,窦漪房是汉武帝的奶奶,那么卫子夫是窦漪房的孙媳妇。太后本来很喜欢另外一个孙媳妇的就是陈阿娇,但是阿娇脾气太古怪不能留住皇帝的心,太后也没有办法。在《大汉天子》里卫子夫是窦太后安插在刘彻身边的眼线,其实在历史上并没有此事,两人的关系也很简单,同样作为皇后的卫子夫与窦太后不一样,一生恭谨克己,尽心尽力执掌宫掖数十载,令其夫汉武帝得无扰于省中琐事,为开创汉武盛世减轻了负担。其弟卫青及外甥霍去病则在汉匈战争中做出了伟大贡献。同样是做过皇后,卫子夫是宠辱不惊,温柔淑婉,弟弟卫青是大将军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强大的卫氏家族也是外戚集团,与窦氏这一外戚不同的是,卫氏从不招揽门客,没有做出外戚掌管朝野的事情。
晚年的窦太后,更像是一个老顽童,脾气也越来越倔强,她喜欢黄老思想,因为她经历了文景之治,这两任君主都是靠着无为让天下太平的,她笃信汉朝到了武帝这里也应该如此,年轻气盛的汉武帝,刚想施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就被保守的皇祖母给泼了冷水,不得不遵照皇祖母的意思来做,汉武帝在即位的前几年虽然多有违背窦氏和打击窦氏外戚的事件,但是都碍于皇祖母的窦太后的面子而不得不听从于她。
窦太后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位拥附“黄老思想”的统治者,确实汉王朝初期在她的影响下,西汉政权能继续延续文景之治的势头,“以民生息”、“无为而治”的精神,把汉王朝推上了强盛的高峰。
汉武帝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与汉文帝合葬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