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状元杨慎的生平简介 杨慎凭什么被誉为明代三才子之首?

浏览 20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自古以来,封建社会的文人都将科举入仕当作功成名就的最佳途径,科举中的最高荣誉便是状元,考科举的,没有哪个人不想高中状元的。

  可是明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在这几百年时间里,四川居然只出过一个状元。

  虽然四川的状元数量有点少,但是只这一个状元就抵得过很多状元了,他可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十一岁能诗,十三岁名满天下,十九岁中举,二十四岁就高中状元,他就是杨慎。

  杨慎是四川新都人,他的祖父为湖广提学佥事杨春,父亲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

  出身于官宦世家的杨慎并非纨绔子弟,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十一岁就能写出近体诗。

  十二岁时,杨慎拟作《吊古战场文》,其中有一句话写得非常好,就连他那兵部侍郎的叔父瑞红看了之后都连连称赞,即“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

  瑞红对小杨慎的才华感到惊叹,又让小杨慎拟《过秦论》,全家人围在一起看他写的文章,杨慎祖父读了之后,高兴的说:“你真是我们家的贾谊啊!”贾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据说有一天,杨慎的父亲和叔父们聚在一起观赏画作,长辈们知道杨慎天资不凡,就问杨慎:“美丽的景色,人们说好像画一样;画得好的画,人们又说画的好像真的一样,孰为正?”

  提出这个问题之后,还让杨慎写一首诗来回答这个问题。

  杨慎只是略加思索,便写到:“会心山水真如画,名手丹青画似真;梦觉难分列御寇,影形相赠晋诗人。”长辈们听了称赞不已。

  杨慎十三岁时,跟随父亲入京,在入京途中,他灵感大发,写了好多诗,其中有一首《黄叶诗》,让他一炮而红,人还没到京城,便已经成为了京城的大红人。

  当时的诗坛领袖、内阁首辅李东阳一见到杨慎就非常喜欢,不但将杨慎收为高足,还亲切的称呼杨慎为“小友”。

  杨慎少年成名,才冠当世,但他的科举之路却颇为坎坷。二十一岁的杨慎参加会试,凭他的实力,自然一下子就被主考官列为了卷首,不料意外突至,烛花竟落到他的考卷上,烧坏了考卷,杨慎因此而名落孙山。

  三年一科举,经此意外的杨慎并没有灰心丧气,三年之后,他再次参加科举,在殿试中名列第一,高中状元。

  从此,杨慎正式登上明朝的政治舞台,不过他的政治生涯比他的科举生涯更加坎坷。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势,嘉靖三年,他因“大礼议”而受到廷杖,被嘉靖皇帝贬去云南,与妻子分离三十多年!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卒于戍所,终年七十二岁,他的存诗约2300首,杂著则多至 100余种。

  纵观整个明朝,若以博学多才而论,只有三个人是最强的,他们就是解缙、杨慎和徐渭,后世学者大多认为杨慎学问最为渊博,足以排第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