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的用人之道 乔致庸和乔家大院

浏览 17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清末年间山西祁县人。乔致庸出生于公元1818年,是乔家第三代人,同时在他的兄长去世之后,接替乔家掌舵人的位置,成为乔家的第四位当家人。山西与安徽,都是古代商业极为发达的地方,这两个地方的商人,结成的商业团体,分别叫晋商和徽商。而乔致庸本人便是一位极为出名的晋商,被时人称为“亮财主”。

  乔家发家是在乔致庸的爷爷,乔贵发这一代。乔贵发从一个店铺伙计,慢慢的与人合资开店,最后攒下了这一干家业,后来传给了乔致庸的父亲乔全美。

  嘉庆二十三年,山西祁县的一个富商家里,传来了婴儿响亮的啼哭。因为妻子生产而紧张不已的当家人,听见周围奴仆贺喜的吉祥话,终于露出了喜悦的笑脸。抱着还透着红晕的孩子,他高兴不已。那个婴儿,便是后来的乔致庸。

  带着父亲的期盼,与母亲的爱意出生的孩子,却没有享受到多久的父爱和母爱。乔致庸还是一个幼儿的时候,乔全美和他的妻子双双去世。失去了父母的乔致庸,与自己的兄长相依为命,被自己的兄长乔致广抚育长大。上有兄长接替父亲的家业,乔致庸乐的躲在自己屋里看书,准备通过科举出仕。

  乔致庸不爱经商,嗜好读书,但天意弄人。在乔致庸刚刚考中秀才的时候,他的兄长就因病去世了。只给乔致庸留下一个偌大的乔家,无奈之下,乔致庸只得弃学从商,开始掌管乔氏家族生意。

  虽然是半路才开始执掌乔家的,但他做的却并不差。他将儒学的道理融入商业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经营生意,乔氏家族的事业因此而蒸蒸日上,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其下属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中国各地商埠、码头。有人总结过,到了乔致庸这一代,中国各地乔家的票号、当铺、粮店等有200多处,总资产达几千万两白银。

  有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乔致庸当然不可能事事亲为。就像一个帝王一样,乔致庸的商业帝国也需要忠心耿耿,极为有才华的臣子为他打理。可以说,乔致庸的用人之道,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乔致庸用人讲究不拘一格用人才,就拿他手下的著名管事马公甫来说吧。马公甫,原本只是乔致庸复盛公号里的一个小小的活计。但是乔致庸却意外发现了他具备的商业才华,因此在大掌柜告老之后,无视里面的大小管事,坚决让马公甫接替了大掌柜的位置。马公甫也没有让他失望,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

  马旬,也是乔致庸麾下的一个小管事,掌管了一家粮店。但他经营有方,虽然本人不识字,但是却让一个小小的粮店盈利不少。对此,乔致庸放手让他大干。给了他足够的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后来马旬为乔家赚回了不少的银子。

  阎维藩,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后来离职回到山西。乔致庸得知后,让自己的儿子亲自去接阎维藩,并在家中以上宾之礼待之,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阎维藩,后面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除了他的商业帝国,乔致庸最为出名的,便是他后来扩建祖宅修建了乔家大院。乔致庸本来是没有兴趣扩建房屋的,毕竟时局实在是动荡。后来还是因为家里人口多了,才在晚年进行了扩建。说来乔家大院,能保留至今,实在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当初日本侵华的时候,对祁县的富商大户的房屋都进行了破坏。只有乔家大院,因为挂上了当初救助意大利修女而得到的意大利旗帜免于灾难。后来新中国成立,又因为是地下党校,安然度过了“文革”。一直保留至今,为后世人留下了一笔山西民居建筑的财富。


相关文章